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大学计划在于控制大脑
dilingling | 2008-03-17 17:14:24    阅读:1108   发布文章

国际半导体供应商为其“大学计划”的实施忙得不亦乐乎,学生、老师、高校成了香饽饽分外得宠。不错,中国的大学生、导师及高校都是国际半导体公司大学计划的受益者,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“大学计划”的制订者——国际半导体供应商,因为他们的技术及方法论已装满了中国新生代工程师的大脑,并让他们不愿轻易改换门庭。国际半导体公司在中国高校里播下的种子,会走出校门在产业中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。

  “大学计划”在深入。有别于多数半导体公司大学计划,TI今年在其大学计划前加了“核心”二字。TI日前宣布,清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已加入其“全球核心大学计划”,上述3所大学将和全球另外分布在美国及印度的4所大学,共同组成TI 大学合作项目的研究网络。TI 核心大学计划重在培养未来工程设计人才,推进科技创新,增进大学与本地产业间的合作。由此推断,美国、中国、印度,这3个全球最具生命力的电子市场中的工程师身上,都能找到“TI Inside”元素。

  据TI介绍,TI中国大学计划始于1996 年,经过10多年的发展,目前除在上述3所高校设立了DSP技术中心外,还在另外141所中国高校中建立了160多个 
实验室。TI表示,目前基于TI的DSP、MCU以及模拟技术在这些大学的教研活动中被广泛采用,TI中国大学计划使学生及研究人员在消费类电子、医疗及工业应用等热点领域的研究项目中获得了诸多实践经验。但我们也应看到,中国学生及研究人员在TI的技术平台上几乎走上了不归路。

  新技术的推广选择高校为始发点,可能是最有效的途径。2006年刚开始商用的IBM Cell处理器,2007年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学生。在2007 IBM Cell/B.E.处理器校园应用大赛(简称Cell/B.E.大赛)中,来自中国的学生团队从全球93支团队中脱颖而出,一举包揽了前4名。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总经理朱明表示,“这必将带动Cell/B.E.处理器在中国的应用推广。” 据悉,IBM的中国大学计划实施,已有160多名学生通过其“蓝色之途”加入了IBM公司。朱明说,“做应用要有一堆人才行,但首先要让高校认可Cell技术。”

  2005年9月,由IBM 、索尼和东芝共同开发的基于Power架构的Cell宽带引擎(Cell Broadband Engine,Cell BE)以其多内核架构和超高速通信功能,主要针对包括数字媒体、医疗图像、航空航天、国防和通信等多行业高性能处理需求。而中国学生的参赛作品,基本上都反映出IBM对Cell/B.E.的应用价值取向。

  曾听到过许多国际半导体供应商抱怨,在中国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,特别是在模拟技术领域更是一人难求。日前,Intersil以在浙江大学开办新的功率管理研究实验室为契机,为新实验室配备最新的测试设备和大量Intersil芯片,还向浙江大学提供6个奖学金项目以支持功率管理电子领域的研究生研究。我们知道,Intersil是一家高性能模拟解决方案设计和制造厂商,而浙江大学则是国内低功率器件开发技术的摇篮。

  根据协议,Intersil-浙大实验室的研究活动会涉及功率管理、高频转换技巧、感应加热、电机驱动与电力牵引、可再生能源等应用领域。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张军明教授透露,近年来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专业的毕业生,每人都至少有3~5个用人单位可供选择,并针对多家国际公司与浙大的合作项目决定着学生的去向。果然,在联合实验室成立的仪式上,Intersil就不失时机的进行了招聘活动。

  目前,各家国际半导体公司在中国实施的大学计划可谓形形色色、层出不穷,大学计划的出资人获得最大收益也是理所当然,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背景下,公办大学为企业提供服务也无可厚非,只是这种国家变相补贴企业的好处,对本土半导体公司来说似乎有点违背公平竞争原则。无力或无意识造成的鲜有本土公司大学计划现实——“砖”不抛出去又怎能引来“玉”呢?竞争的终极是人才的竞争,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,但我们落实在行动上的东西又有多少?

  多年以来,我们一直在说中国缺乏核心技术。半导体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大学计划,就是要求中国学生用其核心技术去开发应用产品,因此我们要感谢跨国公司的大学计划给了中国学生的动手机会,但也正因为此,中国缺乏核心技术的窘境仍将继续下去。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